金融大模型是“长”什么样的?这似乎有了答案。9月8日,蚂蚁集团正式发布金融大模型。据介绍,蚂蚁金融大模型基于蚂蚁自研基础大模型,针对金融产业深度定制,底层算力集群达到万卡规模。该大模型聚焦真实的金融场景需求,在“认知、生成、专业知识、专业逻辑、合规性”五大维度28类金融专属任务中表现突出,在“研判观点提取”“金融意图理解”“金融事件推理”等众多领域达到行业专家水平。目前,蚂蚁金融大模型已在蚂蚁集团的财富、保险平台上全面测试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同时,蚂蚁集团公布了基于金融大模型能力的两款产品:智能金融助理“支小宝2.0”,服务金融产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“支小助”。其中,“支小宝2.0”已内测近半年,将在完成相关备案工作后上线。“支小助”正在与蚂蚁平台合作机构内测共建,为理财顾问、保险代理、投研、金融营销、保险理赔等金融从业专家打造全链条的AI业务助手。据透露,上线后,消费者可通过支付宝端使用支小宝2.0。而支小助是面向B端机构,C端用户尚不支持体验。
7日举行的论坛上,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,大模型的出现,“不是一个新技术,而是一个新世界”。iPhone巨大的冲击,远远不是大屏幕变成小屏幕这么简单,而是通过小屏幕实现了用户“永远在线”,从而极大促进了人和服务、人和商品的整个连接。同时,他透露,蚂蚁发布的大模型,是全栈布局的、纯自研的。
注入千亿量级Token金融知识
重在规模化产业应用
“通用大模型无法在专业严谨的领域直接商用,特别是金融服务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,金融大模型要确保领域知识和专业逻辑的严谨性,才能真正落地带来产业价值。知识力、专业力、语言力以及安全力,保障四大能力是前提条件,也是金融大模型要解的产业真命题。”蚂蚁集团副总裁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表示,基于金融场景中的大量实践,蚂蚁金融大模型形成了“大模型+知识+服务”驱动的架构,这套架构已经在蚂蚁内部金融智能化场景上内测。
在知识力方面,蚂蚁金融大模型在万亿量级Token的通用语料基础上,注入千亿量级Token金融知识,并从300+真实产业场景中提取了共60万+高质量指令数据,形成了金融专属任务性能优化的优势数据资产。
而在专业力方面,蚂蚁金融大模型可通过理解用户语言,精准调用蚂蚁体系内的这些专业工具,给用户提供相应专业服务,理财侧包括理财选品、产品评测、行情解读、资产配置等6大类服务,保险侧包括产品解读、家庭配置、智能核保、智能理赔等10多个智能服务。
针对内容生成的安全可控问题,蚂蚁金融大模型采用意图识别与事实性校验相结合的方式,有效提升了生成内容的合规性、安全性和真实性。
王晓航判断,大模型正在为金融产业带来体验变革:更自然的交互,更丰富的供给,更有效的表达,更贴身的服务定制,更高效的服务。“金融业务链条上每一个关键职能,都值得用大模型技术重做一次。”
据了解,8月底,蚂蚁金融大模型已通过证券从业资格、保险从业资格、执业医师资格、执业药师资格等专业试题测试。
“落地”两款大模型产品:
“支小宝2.0”与“支小助1.0”
另外,当日蚂蚁集团公布的首个基于金融大模型的应用产品——智能金融助理“支小宝2.0”,以及面向金融行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 “支小助1.0”,完成备案后即可上线。
据介绍,“支小宝2.0”在语言力、知识力、专业力、安全力四方面性能突出,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行情分析、持仓诊断、资产配置和投教陪伴等专业服务。“支小宝2.0”具备高精度的意图理解,个性化的沟通风格:金融意图识别准确率达到95%,金融事件分析推理能力不逊于真人行业专家,能够进行多回合的高质量对话。
智能业务助手“支小助”的1.0版本,则包含了“服务专家版”、“投研专家版”、“理赔专家版”、“保险研究专家版”等六个版本,全方位服务不同金融场景的从业人员,可在投研分析、信息提取、专业创作、商机洞察、金融工具使用等环节提供深度智能服务。
(文章来源:广州日报)